孩提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當心將來發生消化道潰瘍。
大家都知道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導致消化道潰瘍,本院曾針對國小7~12歲學童作過調查研究,學童幽門螺旋桿菌平均感染率為21.5%,每5個國小學童中就有一人曾被感染,所幸絕大部分兒童並沒有腹痛等症狀,也就是並未發展成消化性潰瘍。不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盛行率會隨著年齡逐漸增加,在20~30歲約50%,30~40歲的感染盛行率則高達60%。為了避免孩子未來發生消化性潰瘍,家長應及早防範。

家中大人有幽菌 小孩也要注意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途徑目前還不清楚,但一般認為經由口對口傳染或糞口傳染最有可能。最近一篇國外研究發現,若母親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,小孩感染率為一般小孩的2.5倍;若父親為感染者則小孩感染率提高為3倍;另外,若兄弟姊妹其中之一為感染者且睡同一臥室,其感染率則為3.6倍,而睡同一張床者則提高為4.8倍,可以發現生活上若有愈親密的接觸則感染率愈高。

複合式療法 治療率達八、九成診斷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大部分臨床醫師主張以內視鏡方式作切片尿素酉每試驗,一方面可直接了解是否有胃炎或潰瘍現象,另外也可做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,準確率高達90%~95%。根據臨床經驗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學童,雖然不一定會有上腹痛的症狀,但在胃鏡檢查下往往可發現幽門前區有慢性結癤性胃炎。

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目前普遍使用三合一複合式療法,包括質子幫浦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,使用一至二周治療率一般可達80%~90%。但由於細菌的抗藥性逐漸增加,所以須注意抗生素的選擇,甚至更換抗生素。

另外,若病人合併有消化性潰瘍,則抗潰瘍藥物要持續使用6~8周,至於治療後是否需要再作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,目前還沒有定論,一般視臨床情況決定。值得注意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後,成人每年約有1%的再發率,兒童更達2%。

壓力大睡不足 助長潰瘍發生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關係相當密切,雖然造成潰瘍的原因還包括壓力、睡眠、飲食等因素,但據調查,小兒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中九成檢出有幽門螺旋桿菌;兒童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比率雖然不高,但臨床發現,青少年以後在課業壓力下,睡眠不足及刺激性飲食等多重因素就助長了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,值得家長們注意。

由於幽門螺旋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,也不清楚感染的確實來源,最好的預防方法為加強注意個人的清潔衛生習慣;另外,避免造成胃病的各種危險因子如抽菸、酗酒、暴飲暴食、睡眠不足、壓力過大、刺激性食物如咖啡、酸辣食品,及非類固醇抗炎藥物、類固醇和阿斯匹靈等藥物的使用,以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消化性潰瘍發生的機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